、    

 

华为UPS2000&SmartLi-ESM 告警代码0363-1、0237-1、0235-1、0236-1、0046-2、0045-13

0363-1 系统逆变开启容量不足告警
系统影响:不满足旁路切逆变的条件。
故障原因:输出负载过大、可开启的UPS容量不足。
故障排查:检查输出负载是否过大、确认可开启的UPS容量是否足够带载。

0237-1 平衡电路异常告警
系统影响:本机关机,可能导致本机器切换供电方式或关机。
故障原因:平衡电路异常。
故障排查:检查UPS接线是否正常

0235-1 电池继电器开路告警
系统影响:关充电器和放电器。
故障原因:电池继电器开路。
故障排查:
1、通过APP或监控界面“故障清除”恢复告警。
2、若问题不能解决,将UPS输入和电池开关断开,等5分钟后UPS完全下电,再重新上电。

0236-1 电池继电器短路告警
系统影响:禁止电池转市电供电。
故障原因:电池继电器短路。
故障排查:通过APP或监控界面“故障清除”恢复告警

0046-2 放电器异常告警
系统影响:本模块关机。
故障原因:放电器过流。
故障排查:检查是否在弱电池下带了重载,负载减轻后“故障清除”。

0045-13充电器告警
系统影响:负边电池继电器不闭合,充电器和放电器不工作。
故障原因:充电器电容预充电失败。
故障排查:
1、通过APP或监控界面“故障清除”恢复告警。
2、若问题不能解决,将UPS输入和电池开关断开,等5分钟后UPS完全下电,再重新上电。

 

华为UPS2000&SmartLi-ESM 电池放电终止告警代码0021-2、0021-4、0021-8、0021-9

0021-2
系统影响:结束电池供电。
故障原因:电池持续放电时间超过放电保护时间。
故障排查:
1、检查市电,及时给电池充电
2、检查“放电保护时间”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0021-4
系统影响:结束电池供电。
故障原因:电池放电时间达到设置的关机延时时长。
故障排查:
1、检查市电,及时给电池充电
2、检查“电池模式关机延时”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0021-8、0021-9电池放电终止告警
系统影响:对应电池模块功率放电限流为0。
故障原因:
1、电池持续放电导致电池组电压达到EOD电压点。
2、电池持续放电导致电芯电压达到EOD电压点。
故障排查:
1、检查电池柜状态,闭合电池输出开关。
2、检查输入源,请参考用户手册上的电池低电量补充电要求及时给电池补充电,否则可能导致电池低压损坏。

 

华为UPS2000&SmartLi-ESM 告警代码0445-1、0446-1、0446-2、0446-3

0445-1输入 LN 接线错误告警
系统影响:产生告警信息后,本机在无法在市电模式下工作。
故障原因:持续3s检测到零地电压大于30v且在旁路电压的95%~105%之间。故障排查:请下电检查L、N、PE接线

0446-1端子温度异常告警
系统影响:产生告警信息,不影响系统工作。
故障原因:主路接线端子松动导致温度异常高。
故障排查:请下电后紧固主路接线端子

0446-2端子温度异常告警
系统影响:产生告警信息,不影响系统工作。
故障原因:电池接线端子松动导致温度异常高。
故障排查:请下电后紧固电池接线端

0446-3端子温度异常告警
系统影响:产生告警信息,不影响系统工作。
故障原因:输出接线端子松动导致温度异常高。
故障排查:请下电后紧固输出接线端子

 

华为UPS2000&SmartLi-ESM 告警代码0021-3、0633-2、0634-1、0247-2、0035-3

0021-3 电池放电终止告警
系统影响:结束电池供电。
故障原因:电池放电电压达到放电终止电压。
故障排查:检查主路电压是否长时间不正常、检查是否过载。

0633-2 锂电容量不匹配告警
系统影响:可能损坏电池保险,影响备电。
故障原因:负载功率超过锂电容量配置。
故障排查:降低负载功率或增大锂电容量配置。

0634-1 锂电数目不符告警
系统影响:只告警,不动作。
故障原因:接入锂电数目与设置不符或通讯线连接异常。
故障排查:检查设置的锂电池数目与实际是否一致、检查锂电通信线连接状态。

0247-2电池测试异常终止告警
系统影响:只告警,不动作。
故障原因:电池测试过程中(浅放电测试、核对性容量测试),由于异常导致测试终止。
故障排查:查看电池测试日志,查看详细退出原因,进一步定位异常产生原因。

0035-3电池需要更换告警
系统影响:只告警,不动作。
故障原因:预测一年后SOH衰减为<70。
故障排查:提前准备更换锂电池。

0035-4电池需要更换告警
系统影响:UPS无法开机。
故障原因:电池型号不匹配。
故障排查:适配合规锂电池。

 

华为UPS2000&SmartLi-ESM 告警代码 0096-1

0096-1ECO 电压异常告警
系统影响:禁止切换到旁路供电,如果旁路机器正在供电,会导致系统切换供电方式。
故障原因:ECO旁路电压或频率超范围。
故障排查:
1、检查旁路输入电压和频率。
2、 检查旁路输入开关状态是否正确。
3、检查旁路输入线缆是否接错、松脱。
4、检查监控设置的电压体制和ECO旁路电压范围设置是否合理

 

华为UPS2000&SmartLi-ESM 环境温度类告警代码0030-1、0131-1、0133-1、0134-1、0135-1、0136-1

0030-1 内部过温告警
系统影响:不影响本机和系统的正常供电
故障原因:UPS内部功率器件温度超过告警阈值
故障排查:
1、检查风扇运行是否正常。
2、保证UPS进风口及出风口通畅:清理或更换防尘网,清理风扇周围异物。
3、 检查UPS周围环境温度是否过高,降低环境温度。

0131-1 环境高温告警
系统影响:产生告警信息。
故障原因:
1、接在SNMP卡上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高于高温告警点
2、温湿度传感器故障
故障排查:
1、在SNMP卡web界面检查“环境高温”告警点设置是否合理,若合理,请给环境降温,若不合理,则设置合理的“环境高温”告警点。
2、 检查环境温度与传感器上报温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检查传感器是否故障。

0133-1 环境低温告警
系统影响:产生告警信息。
故障原因:
1、接接在SNMP卡上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低于环境低温告警点
2、温湿度传感器故障
故障排查:
1、在SNMP卡web界面检查“环境低温”告警点设置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则设置合理的“环境低温”告警点。
2、 检查环境温度与传感器上报温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检查传感器是否故障。

0134-1 环境高湿告警
系统影响:产生告警信息。
故障原因:
1、接接在SNMP卡上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湿度高于环境高湿告警点。
2、温湿度传感器故障
故障排查:
1、在SNMP卡web界面检查“环境高湿”告警点设置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则设置合理的“环境高湿”告警点。
2、 检查环境湿度与传感器上报湿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检查传感器是否故障。

0135-1 环境低湿告警
系统影响:产生告警信息。
故障原因:
1、接接在SNMP卡上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湿度高于环境低湿告警点。
2、温湿度传感器故障
故障排查:
1、在SNMP卡web界面检查“环境低湿”告警点设置是否合理,若合理,请给环境加湿,若不合理,则设置合理的“环境低湿”告警点。
2、SNMP卡web界面检查“环境低湿”告警点设置是否合理,若合理,请给环境加湿,若不合理,则设置合理的“环境低湿”告警点。

0136-1 温湿度模块故障告警
系统影响:产生告警信息。
故障原因:接在SNMP卡上的温湿度传感器故障
故障排查:检查温湿度传感器接线

 

华为UPS2000&SmartLi-ESM 故障告警代码 61440-1、1014-1

61440-1   Flash故障告警
系统影响:文件可能损坏
故障原因:Flash故障
故障处理:UPS下电后重新上电,如告警不解除则需检修

1014-1 UPS主机需要更换告警
系统影响:UPS主机需要更换
故障原因:风扇剩余寿命、母线电容寿命低于监控设定值
故障处理:更换功率单元或模块

 

人民电器RDI67 系列变频器控制电路接线端子说明

0.75KW-7.5KW控制电路接线端子如下图:
0.75KW-7.5KW控制电路接线端子
11KW-400KW控制电路接线端子
11KW-400KW控制电路接线端子

接线端子说明
(1)AI1模拟输入1,AI2模拟输入2,参考地GND
AI2接收电压、AI1接收电压/电流量输入,AI1电压、电流输入由跳线JP3选择,出厂 默认为输入电压。
输入电压范围0~10V,输入电流范围0~20mA
模拟输入端子接线图

(2)AO1模拟输出1,AO2模拟输出2,参考地GND
提供模拟电压/电流量输出,可表示14种物理量,输出电压、电流由跳线JP4选择,出厂默认输出电压。
电流输出范围0/4~20mA,电压输出范围0/2~10V
模拟输出端子接线图
注:
1、JP3、JP4跳到”I”位置代表电流量,跳到“V”位置代表电压量
2、模拟输入、输出信号容易受到外部干扰,接线时必须使用屏蔽电缆,并接地,电缆长度能短则短
3、当变频器模拟输入接模拟信号输出设备时,有时会由于模拟 信号输出设备或变频器产生干扰引起误动作。发生这种情况时,可在外部模拟输出设备侧连接0.01~0.1uF/50v的电容或铁氧体磁环(缠绕三圈)

(3)485+、485-
485+:差分信号正端,485-:差分信号负端
标准RS485通讯接口,与GND不隔离请使用双绞线或屏蔽线

上位机与变频器接线如下图:
上位机与变频器接线图
多台变频器挂接于同一个RS485系统中,通讯所受干扰增加,推荐使用如下方式接线
多台变频器485连接注:
1、变频器、电机须全部接地
2、须将系统总线中最远两端的变频器控制板上485差分信号口接屏蔽电阻,一般取电阻规格
3、如果使用有RS232/RS485转换模块,建议采用带光电隔离的转换模块
4、如果通信异常,如条件允许,可适当降低变频器载波频率

(4)X1~X7 多功能输入端子
X1~X7可编程定义为多种功能的开关量输入端子,可达50种,公共端COM
光耦隔离输入最高输入频率200Hz,输入 电压范围20V~30V

X7除可以作为普通多功能端子使用外,还可以编程作为高速脉冲输入端口
光耦隔离输入最高输入频率50KHz,输入 电压范围0~30V

变频器多功能输入端子采用了光耦隔离输入,输出经光耦隔离后上拉到5V,直接与CPU连接,当开关与COM闭合时输入有效,接线方式如下图:
输入多功能端子

(5)D0开路集电极脉冲输出端子
可以编程定义多种功能的脉冲信号输出疯子,可达12种,参考地GND
集电及开路输出频率范围  ,设置最高频率可至50KHz

接线方式如下图(使用变频器内部的24V电源):
D0输出

(6)Y1双向开路集电极输出Y1,Y2双向开路集电极输出Y2
可以编程多种功能的开关量输出端子,可达20种,公共端COM
光耦隔离的集电极开路输出工作电压范围12~30V,最大输出电流50mA

接线方式如下图(使用变频器内部的24V电源):
Y1、Y2使用变频器内部的24v电源输出端子接线

(7)TA、TB、TC继电器输出
可以编程定义为多种功能的继电器输出端子,可达52种
TA-TB:常闭
TA-TC:常开
触点窠:250VAC/2A、250VAC/1A、30VDC/1A
如果驱动感性负荷(如电磁继电器、接触器),则应加装浪涌电压吸收电路 ,如RC吸收电路,压敏电阻或续流二级管(用于直流电磁回路,注意二级管极性)等。吸收电路的元件要就近安装在继电器或接触咕咕的线圈两端

(8)10V
对外提供+10V参考电源,参考地GND,最大输出 电流20mA

(9)GND
+10v电源及模拟输入与输出信号的参考地,内部与COM隔离
+10v、AI1、AI2、AO1信号参考地

(10)24V
对外提供+24V参考电源,参考地GND,最大输出 电流200mA

(11)COM  +24v电源公共端
+24v电源及多功能输入与输出信号的参考地,内部与GND隔离

 

人民电器RDI67 系列变频器主电路接线端子说明

一、接线端子说明
(1)R、S、T
电源输入端子,接三相380V或220V交流输入电源
(2)U、V、W
变频器输出疯子,接三相交流电动机
(3)+、BR PB
外接制动电阻端子,接外部制动电阻两端
(4)+、-
外接制动单元端子,+接制动单元正极,-接制动单元负极
(5)P1、+
外接直流电抗器端子,接直流电抗器两端
(6)接地端子G
接地端子,接电线

注:
1、三相输入电源(R、S、T)端子无相序分别,可任意连接使用
2、输出疯子(U、V、W)接入三相电动机,如发现电机旋转方向相反,可在(U、V、W)三相中任意调换两相即可
3、18.5KW及以上的变频器由于没有内置制动单元,故无BR疯子,如需增加制动转矩,请在+和-之间接外置制动组件(包括制动单元和制动电阻)
4、如需安装直流电抗器的变频器,可在+和P1之间接直流电抗器,安装 时,应先取下短路环,再接电抗器(适用于18.5KW)及以上变频器
5、15KW及以下的内带制动单元的变频器,需要外接制动电阻时,可在P+(+)和BR端子之间连接外部制动电阻

二、变频器配线图

0.75KW~7.5KW变频器配线图
人民电器RDI67系列变频器0.75KW~7.5KW配线图
11KW~400KW变频器配线图
人民电器RDI67系列变频器11KW~400KW配线图

三、接线端子
0.75KW~2.2KW主电路接线端子如下图:
人民电器RDI67系列变频器0.75KW~2.2KW主电路接线端子

0.75KW~3KW主电路接线端子如下图:
人民电器RDI67系列变频器0.75KW~3KW主电路接线端子

3.7KW~7.5KW主电路接线端子如下图:
人民电器RDI67系列变频器3.7KW~7.5KW主电路接线端子

11KW~15KW主电路接线端子如下图:
人民电器RDI67系列变频器11KW~15KW主电路接线端子

18.5KW~30KW主电路接线端子如下图:
人民电器RDI67系列变频器18.5KW~30KW主电路接线端子

37KW~185KW主电路接线端子如下图:
人民电器RDI67系列变频器37KW~185KW主电路接线端子

200KW~400KW主电路接线端子如下图:
人民电器RDI67系列变频器200KW~400KW主电路接线端子

 

ICP备案号:晋ICP备18007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