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ll OptiPlex系列台式机开机错误信息故障诊断

Address mark not found(未找到地址标记)
BIOS发现存在故障的硬盘扇区或找不到特定磁盘扇区。

Alert! 启动此系统的所有之前尝试都在检验点[nnnn]处失败。
计算机因相同错误连续三次未完成启动例程。联系戴尔,然后向支持技术人员报告检验点代码(nnnn)。

Alert! 已安装安全性覆盖跳线。
已设置MFG_MODE跳线并禁用AMT管理功能,直至删除。

Attachment failed to respond(附件无法响应)
软盘或硬盘控制器无法向关联驱动器发送数据。

BAD COMMAND OR FILE NAME(命令或文件名错误)
确保正确拼写命令,在正确的位置输入空格,并使用正确的路径名称。

磁盘读取时出现错误的错误纠正代码(ECC)
软盘或硬盘控制器检测到不可更正读取错误。

Controller has failed(控制器出现故障)
硬盘或关联的控制器有故障。

Data error(数据错误)
软盘或硬盘无法读取数据。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请运行chkdsk实用程序以检查软盘或硬盘的文件结构。对于另一操作系统,请运行相应的实用程序。

DECREASING AVAILABLE MEMORY(可用内存减少)
一个或多个内存模块可能出现故障或未正确安装。重新安装内存模块,如有必要,请更换内存模块。

磁盘驱动器0寻道故障
电缆可能已松动,或计算机配置信息可能与硬件配置不匹配。

Diskette read failure(读取磁盘失败)
磁盘可能出现故障或线缆可能松动。如果驱动器访问指示灯亮起,请尝试其它磁盘。

Diskette subsystem reset failed(磁盘子系统重置失败)
软驱控制器可能有故障。

Drive not ready(驱动器未就绪)
驱动器中没有软盘。在驱动器中放入软盘。

Diskette write protected(软盘写入保护)
软盘受写入保护。将写入保护闩锁滑至打开位置。

A20门电路故障
一个或多个内存模块可能出现故障或未正确安装。重新安装内存模块,如有必要,请更换内存模块。

General failure(常规故障)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命令。此消息通常伴随特定信息—例如,Printer out of paper(打印机缺纸)。请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Hard-disk drive configuration error(硬盘配置错误)
硬盘初始化失败。

Hard-disk controller failure(硬盘控制器故障)
硬盘初始化失败。

Hard-disk drive failure(硬盘驱动器故障)
硬盘初始化失败。

Hard-disk drive read failure(硬盘驱动器无法读取故障)
硬盘初始化失败。

Invali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please run SETUP program(无效的配置信息 – 请运行SETUP程序)
计算机配置信息与硬件配置不匹配。

Invalid Memory configuration, please populate DIMM1(无效的内存配置,请填充DIMM1)
DIMM1插槽无法识别内存模块,应重新拔插或安装模块。

Keyboard failure(键盘故障)
电缆或接头可能松动,或键盘或键盘/鼠标控制器出现故障。

定址、读取所需的值时,内存地址线出现故障
内存模块可能出现故障或未正确安装。重新安装内存模块,如有必要,请更换内存模块。

内存分配错误
您尝试运行的软件与操作系统、另一个程序或实用程序冲突。

Memory data line failure at address, read value expecting value(定址、读取所需的值时,内存数据行出现错误)
内存模块可能出现故障或未正确安装。重新安装内存模块,如有必要,请更换内存模块。

系统显示错误信息“Memory double word logic failure at address read value expecting value(定址、读取所需的值时,内存双字逻辑出现故障)”。
内存模块可能出现故障或未正确安装。重新安装内存模块,如有必要,请更换内存模块。

Memory odd/even logic failure at address, read value expecting value(寻址、读取所需的值时,内存奇/偶逻辑出现故障)
内存模块可能出现故障或未正确安装。重新安装内存模块,如有必要,请更换内存模块。

定址、读取所需的值时,内存读/写出现故障
内存模块可能出现故障或未正确安装。重新安装内存模块,如有必要,请更换内存模块。

CMOS中的内存大小无效
计算机配置信息中记录的内存量与计算机中安装的内存不匹配。

Memory tests terminated by keystroke(内存测试被按键终止)
按键中断了内存测试。

No boot device available(无可用的引导设备)
计算机未找到软盘或硬盘。

No boot sector on hard-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上没有启动扇区)
System Setup(“系统设置”)中的计算机配置信息可能不正确。

无计时器嘀嗒信号中断
系统主板上的芯片可能出现故障。

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非系统磁盘或磁盘错误)
驱动器A中的软盘未安装可引导操作系统。使用包含可引导操作系统的软盘替换该软盘,或从驱动器A中取出该软盘,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Not a boot diskette(不是启动磁盘)
操作系统尝试引导至没有安装可引导操作系统的软盘。插入可引导软盘。

Plug & Play Configuration Error(即插即用配置错误)
尝试配置一个或多个卡时,计算机遇到问题。

Read fault(读取故障)
操作系统无法从软盘或硬盘驱动器中进行读取,计算机在磁盘上找不到特定扇区,或请求的扇区有故障。

Requested sector not found(未找到请求的扇区)
操作系统无法从软盘或硬盘驱动器中进行读取,计算机在磁盘上找不到特定扇区,或请求的扇区有故障。

Reset failed(重置失败)
磁盘重置操作失败。

Sector not found(未找到扇区)
操作系统无法找到软盘或硬盘上的扇区。

Seek error(寻道错误)
操作系统无法找到软盘或硬盘上的特定磁道。

关机失败
系统主板上的芯片可能出现故障。

计时时钟停止
电池可能失效。

Time-of-day not set – please run the System Setup program(未设置时间 – 请运行系统设置程序)
System Setup(“系统设置”)中存储的时间或日期与计算机时钟不匹配。

Timer chip counter 2 failed(计时器芯片计数器 2 故障)
系统主板上的芯片可能出现故障。

保护模式下出现意外中断
键盘控制器可能出现故障,或内存模块松动。

警告:戴尔的磁盘监控系统检测到[主/辅]EIDE控制器上的驱动器[0/1]在超出正常规范的条件下工作。建议立即备份您的数据,并且致电您的支持人员或戴尔更换硬盘
初始启动期间,驱动器检测到可能的错误情况。计算机完成引导后,立即备份您的数据并更换硬盘(有关安装流程,请参阅针对您的计算机类型的“Adding and Removing Parts”[添加和移除部件])。如果即时没有可更换的驱动器,且该驱动器不是唯一的可引导驱动器,则进入System Setup(“系统设置”),然后将相应的驱动器设置更改为None(无)。从计算机中卸下此驱动器。

Write fault(写入故障)
操作系统无法写入软盘或硬盘。

Write fault on selected drive(所选驱动器上出现写入故障)
操作系统无法写入软盘或硬盘。

无法访问x:\。The device is not ready(设备未准备就绪)
软驱无法读取软盘。将软盘插入驱动器,然后重试。

Dell OptiPlex系列台式机开机报警音故障诊断

计算机在开机时可能会发出一系列蜂鸣音。这一系列蜂鸣音称为报警音,如果计算机存在问题,通过报警音可用于帮助识别各种问题。

说明:从 OptiPlex 型号的 D4 代 (7010/9010/9010 AIO) 开始,哔声码代码将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单一内存错误模式。现在,只有“无内存故障”的情况会生成报警音,蜂鸣音模式为1-3-2(1声蜂鸣音,然后3声,再2声)。
代码 原因
1-1-2 微处理器寄存器故障
1-1-3 NVRAM。
1-1-4 ROM BIOS校验和故障
1-2-1 可编程的间隔计时器
1-2-2 DMA初始化失败
1-2-3 DMA页面寄存器读取/写入失败。
1-3-1至 2-4-4 未正确识别或者使用 DIMM
3-1-1 附属DMA寄存器故障。
3-1-2 主要DMA寄存器故障。
3-1-3 主中断屏蔽寄存器故障
3-1-4 从中断屏蔽寄存器故障
3-2-2 中断矢量载入失败
3-2-4 键盘控制器测试故障。
3-3-1 NVRAM掉电
3-3-2 NVRAM配置
3-3-4 视频内存测试失败
3-4-1 屏幕初始化失败
3-4-2 屏幕折回失败
3-4-3 搜索视频ROM失败
4-2-1 无报时信号
4-2-2 关机失败
4-2-3 A20门电路故障
4-2-4 保护模式下出现意外中断
4-3-1 地址0FFFFh以上出现内存故障
4-3-3 计时器-芯片计数器 2 故障
4-3-4 计时时钟停止
4-4-1 串行或并行端口测试失败。
4-4-2 将代码解压缩至影像内存失败。
4-4-3 算术协处理器测试失败
4-4-4 高速缓存测试失败

菜鸟学招,新电脑只有一个分区的调整方法

只有一个分区,也就是常说的只有一个盘符,如C盘。
我们经常将电脑硬盘分为几个分区,一个装系统,一个装游戏,一个存储文件(如照片、音乐、视频之类的)等等,这样即使系统挂了(系统区),其它分区的文件也不会丢。
购买的品牌机自始自终都是一个分区,十几年了,从未改变过,这就需要手动调整下。
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此功能,无须使用第三方工具。

一、打开磁盘管理

首先,我们在“此电脑”上右键点击,选择“管理”,然后在“计算机管理”窗口的左侧列表中选择“磁盘管理”。在Windows 10中也可以右键点击开始菜单,直接选择“磁盘管理”功能,如图:

二、进行“压缩卷”
在分区列表中,右键点击希望重新分区的部分,选择“压缩卷”,系统经过分析后会给出可用压缩容量。

三、输入希望分区的容量

输入希望分出的容量大小,需要注意,如果是系统盘的话,应该留下至少50GB的容量。确定容量后,点击“压缩”,完成后会看到分区列表中增加了一块未分区的自由空间。

*注:在Windows 系统中按照1024MB=1GB计算,而硬盘厂商是按照1000MB=1GB换算。

四、新建简单卷
这部分自由空间,重新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分区都可以。只要右键点击空间,选择“新建简单卷”,一路“下一步”即可。

注:可以把容量分配给其他已有分区的方法,例如,系统盘容量太小,经常卡。

对于未分配空间,我们也能选择把它指派给任一已存在的分区,在选中的分区上右键点击,选择“扩展卷”,然后按提示操作即可。

玩游戏时卡,显卡的最佳配置方式Intel核显篇

Intel将CPU与GPU合二为一,目前玩大点的游戏,很吃力。适合办公,玩老点的游戏还行。

Intel核显设置方法
1、【Win】+【Q】调出搜索框,搜索并点击进入【英特尔显卡控制中心】(或者点击开始菜单找到并选择),如图:

2、在【系统】【功率】选项卡下,【关闭】显示器节能。

旧版英特尔显卡控制面板中,则进入【电源】选项卡,【禁用】“显示器节能技术”。部分机型“更改计划的设置”还可以改成【最高性能】,如图:

玩游戏时卡,显卡的最佳配置方式NVIDIA篇

前提条件:
1、你的电脑不是老掉牙那种。
2、Windows10以前的版本基本上退休了,微软停止了技术支持,建议电脑使用Windows10

如果您的电脑配置完全符合所玩游戏的官方推荐配置,甚至超出,玩游戏还卡,可能是显卡没有配置好!此外,如是你是通过笔记本电脑玩游戏,记着要插电源。

NIVIDA独显设置方法

1、【Win】+【Q】Windows热键调出搜索框,搜索并点击进入【NVIDIA Control Panel】(或者右击桌面选择【NVIDIA控制面板】),如图:

2、在【管理3D设置】选项下更改以下选项:
OpenGL渲染GPU 选择 NVIDIA显卡(比如【GeForce RTX 2060】);
三重缓冲 选择 【开】
低延迟模式(若有)选择【超高】
电源管理模式 选择【最高性能优先】;

设置完成后,点击 应用 ,使配置生效即可。

此外,【各向异性过率】、【垂直同步】和【平滑处理】
对游戏画面和性能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简单来说,关闭这些选项会让游戏更流畅,开启则会让画面显示效果更好。

3、在【配置Surround、PhysX】选项下将“PhysX设置”为NIVIDA显卡(比如【GeForce RTX 2060】),如图:

路由协议基础

路由(Routing)是数据通信网络中一个基本的概念。路由就是通过互联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的活动。路由发生在OSI网络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我们将具有路由转发功能的设备称为广义上的路由器。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IP数据包,路由器会根据目的IP地址在设备上的路由表(Routing Table)中进行查找,找到“最匹配”的路由条目后,将数据包根据路由条目所指示的出接口或下一跳IP转发出去。路由表中装载着路由器通过各种途径获知的路由条目(Routes)。路由器可通过静态、动态等方式获取路由条目并维护自己的路由表。

什么是路由协议

较小的网络通常可以手动设置路由表(即静态方式),但较大且拥有复杂拓扑的网络可能常常变化,若要手动创建、维护路由表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人们希望路由器可以动态的(即动态方式)按照某种协议来自动创建维护路由表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得网络能够近自主的适应变化,避免故障。这些协议被称为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的分类

按照路由协议使用的算法分: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例如: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例如: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按照路由协议作用的区域划分:
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在单一的自治系统中交换路由信息,例如: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交换路由信息,例如: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常见的路由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其中,最多被使用到的路由协议为OSPF和BGP。

路由迭代

路由必须有直连的下一跳才能够指导转发,但是路由生成时下一跳可能不是直连的,因此需要计算出一个直连的下一跳和对应的出接口,这个过程就叫做路由迭代。BGP路由、静态路由和UNR路由的下一跳都有可能不是直连的,都需要进行路由迭代。

例如,BGP路由的下一跳一般是非直连的对端loopback地址,不能指导转发,需要进行迭代。即根据以BGP学习到的下一跳为目的地址在IP路由表中查找,当找到一条具有直连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的路由后(一般为一条IGP路由),将其下一跳、出接口信息填入这条BGP路由的IP路由表中并生成对应的FIB表项。

对于BGP私网路由,需要隧道进行转发,路由的下一跳一般是远端PE的Loopback地址,不能指导转发,也需要进行路由迭代,即在隧道列表中查找到达该Loopback地址的隧道,将该隧道信息填入路由表中并生成对应的FIB表项。

路由器及路由基本原理

在因特网中,网络连接设备用来控制网络流量和保证网络数据传输质量。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有集线器(Hub)、网桥(Bridge)、交换机(Switch)和路由器(Router)。这些设备的基本原理类似,下面就以路由器为例来介绍一下设备的基本原理。

路由器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连接设备,用来进行路由选择和报文转发。路由器根据收到报文的目的地址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包含一个或多个路由器的网络),然后将报文传送到下一个路由器,路径终端的路由器负责将报文送交目的主机。

路由就是报文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径。当报文从路由器到目的网段有多条路由可达时,路由器可以根据路由表中最佳路由进行转发。最佳路由的选取与发现此路由的路由协议的优先级、路由的度量有关。当多条路由的协议优先级与路由度量都相同时,可以实现负载分担,缓解网络压力;当多条路由的协议优先级与路由度量不同时,可以构成路由备份,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区别
路由协议是路由器之间维护路由表的规则,用于发现路由,生成路由表,并指导报文转发。依据来源的不同,路由可以分为三类:
通过链路层协议发现的路由称为直连路由。
通过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称为静态路由。
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称为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配置方便,对系统要求低,适用于拓扑结构简单并且稳定的小型网络。缺点是不能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需要人工干预。

动态路由协议有自己的路由算法,能够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适用于具有一定数量三层设备的网络。缺点是配置对用户要求比较高,对系统的要求高于静态路由,并将占用一定的网络资源和系统资源。

动态路由的分类
对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可以采用以下不同标准:

根据作用范围不同,路由协议可分为:

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运行。常见的IGP协议包括RIP、OSPF和IS-IS。

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运行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BGP是目前最常用的EGP协议。

根据使用算法不同,路由协议可分为:

距离矢量协议(Distance-Vector Protocol):包括RIP和BGP。其中,BGP也被称为路径矢量协议(Path-Vector Protocol)。

链路状态协议(Link-State Protocol):包括OSPF和IS-IS。

以上两种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现路由和计算路由的方法不同。

路由表和FIB表

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关键是路由表和FIB表,每个路由器都至少保存着一张路由表和一张FIB(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表。路由器通过路由表选择路由,通过FIB表指导报文进行转发。

路由表
每台路由器中都保存着一张本地核心路由表(即设备的IP路由表),同时各个路由协议也维护着自己的路由表。

本地核心路由表
路由器使用本地核心路由表用来保存决策优选路由,并负责把优选路由下发到FIB表,通过FIB表指导报文进行转发。这张路由表依据各种路由协议的优先级和度量值来选取路由。

协议路由表
协议路由表中存放着该协议发现的路由信息。
路由协议可以引入并发布其他协议生成的路由。例如,在路由器上运行OSPF协议,需要使用OSPF协议通告直连路由、静态路由或者IS-IS路由时,要将这些路由引入到OSPF协议的路由表中。

在路由器中,执行命令display ip routing-table时,可以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概要信息,如图:

Destination:表示此路由的目的地址。用来标识IP包的目的地址或目的网络。Mask:表示此目的地址的子网掩码长度。与目的地址一起来标识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的网段的地址。将目的地址和子网掩码“逻辑与”后可得到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网段的地址。例如:目的地址为10.1.1.1,掩码为255.255.255.0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网段的地址为10.1.1.0。掩码由若干个连续“1”构成,既可以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也可以用掩码中连续“1”的个数来表示。例如掩码255.255.255.0长度为24,即可以表示为24。
Proto:表示学习此路由的路由协议。
Pre:表示此路由的路由协议优先级。针对同一目的地,可能存在不同下一跳、出接口等多条路由,这些不同的路由可能是由不同的路由协议发现的,也可以是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优先级高(数值小)者将成为当前的最优路由。各协议路由优先级请参见路由协议的优先级。
Cost:路由开销。当到达同一目的地的多条路由具有相同的路由优先级时,路由开销最小的将成为当前的最优路由。
NextHop:表示此路由的下一跳地址。指明数据转发的下一个设备。
Interface:表示此路由的出接口。指明数据将从本地路由器哪个接口转发出去。

在下图所示的网络中,路由器A与三个网络相连,因此有三个IP地址和三个出接口,其路由表如图所示。

路由超限自动恢复
本地核心路由表里保存着各路由协议的路由,如果本地核心路由表里的路由数量达到系统上限,协议路由表将无法向本地核心路由表添加路由。本地核心路由表有以下几种路由限制:
整机路由限制:指定所有路由条数的上限值。
整机路由前缀限制:指定所有路由的地址前缀范围。
组播IGP路由限制:指定组播IGP路由条数的上限值。
多拓扑路由限制:指定多拓扑路由条数的上限值。
所有私网路由限制:指定所有私网路由条数的上限值。
VPN路由限制:指定VPN路由条数的上限值。
VPN路由前缀限制:指定VPN路由的地址前缀范围。
如果协议由于某种路由限制而向本地核心路由表添加路由失败,系统会记录本次添加路由的协议和对应的路由表Table ID。当协议删除本地核心路由表里的路由释放了路由表的空间之后,路由超限解除,系统会通知所有向本地核心路由表添加路由失败的协议,重新向本地核心路由表添加路由,使得本地核心路由表中的路由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是否可以完全恢复,取决于释放的路由表空间的大小。

FIB表的匹配
在路由表选择出路由后,路由表会将激活路由下发到FIB表中。当报文到达路由器时,会通过查找FIB表进行转发。

FIB表中每条转发项都指明到达某网段或某主机的报文应通过路由器的哪个物理接口或逻辑接口发送,然后就可到达该路径的下一个路由器,或者不再经过别的路由器而传送到直接相连的网络中的目的主机。

FIB表的匹配遵循最长匹配原则。查找FIB表时,报文的目的地址和FIB中各表项的掩码进行按位“逻辑与”,得到的地址符合FIB表项中的网络地址则匹配。最终选择一个最长匹配的FIB表项转发报文。

例如,一台路由器上的路由表如下:

首先,目的地址10.9.1.2与FIB表中各表项的掩码“0、16、24”作“逻辑与”运算,得到下面的网段地址:0.0.0.0/0、10.9.0.0/16、10.9.1.0/24。这三个结果可以匹配到FIB表中对应的三个表项。最终,路由器会选择最长匹配10.9.1.0/24表项,从接口GE2/0/0转发这条目的地址是10.9.1.2的报文。

路由协议的优先级

对于相同的目的地,不同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可能会发现不同的路由,但这些路由并不都是最优的。事实上,在某一时刻,到某一目的地的当前路由仅能由唯一的路由协议来决定。为了判断最优路由,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都被赋予了一个优先级,当存在多个路由信息源时,具有较高优先级(取值较小)的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将成为最优路由,并将最优路由放入本地路由表中。

路由器分别定义了外部优先级和内部优先级。其中,0表示直接连接的路由,255表示任何来自不可信源端的路由;数值越小表明优先级越高。外部优先级是指用户可以手工为各路由协议配置的优先级,缺省情况下如图所示。

选择路由时先比较路由的外部优先级,当不同的路由协议配置了相同的优先级后,系统会通过内部优先级决定哪个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将成为最优路由。例如,到达同一目的地10.1.1.0/24有两条路由可供选择,一条静态路由,另一条是OSPF路由,且这两条路由的外部优先级都被配置成5。这时路由器系统将根据下图所示的内部优先级进行判断。因为OSPF协议的内部优先级是10,高于静态路由的内部优先级60。所以系统选择OSPF协议发现的路由作为最优路由。

路由的度量
路由的度量标示出了这条路由到达指定的目的地址的代价,通常以下因素会影响到路由的度量。

路径长度

路径长度是最常见的影响路由度量的因素。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可以为每一条链路设置一个链路开销来标示此链路的路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路径长度是指经过的所有链路的链路开销的总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来标示路径长度。跳数是指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所经过的设备数量。例如,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台路由器可达的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以此类推。

网络带宽

网络带宽是一个链路实际的传输能力。例如,一个10千兆的链路要比1千兆的链路更优越。虽然带宽是指一个链路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但这不能说明在高带宽链路上路由要比低带宽链路上更优越。比如说,一个高带宽的链路正处于拥塞的状态下,那报文在这条链路上转发时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负载

负载是一个网络资源的使用程度。计算负载方法包括CPU的利用率和它每秒处理数据包的数量。持续监测这些参数可以及时了解网络的使用情况。

通信开销

通信开销衡量了一条链路的运营成本。尤其是只注重运营成本而不在乎网络性能的时候,通信开销则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负载分担与路由备份
当多条路由的路由优先级和路由度量都相同时,这几条路由就称为等价路由,多条等价路由可以实现负载分担。当这几条路由为非等价路由时,就可以实现路由备份。

负载分担
路由器支持多路由模式,即允许配置多条目的地相同且优先级也相同的路由。当到达同一目的地存在同一路由协议发现的多条路由时,且这几条路由的开销值也相同,那么就满足负载分担的条件。

当实现负载分担时,路由器根据五元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进行转发,当五元组相同时,路由器总是选择与上一次相同的下一跳地址发送报文。当五元组不同时,路由器会选取相对空闲的路径进行转发。

路由备份

路由备份功能,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到同一目的地的多条路由,其中一条路由的优先级最高,作为主路由,其余的路由优先级较低,作为备份路由。

正常情况下,路由器采用主路由转发数据。当主链路出现故障时,主路由变为非激活状态,路由器选择备份路由中优先级最高的路由转发数据。这样,也就实现了主路由到备份路由的切换。当主链路恢复正常时,由于主路由的优先级最高,路由器重新选择主路由来发送数据。这样,就实现了从备份路由回切到主路由。

路由策略
定义
路由策略主要实现了路由过滤和路由属性设置等功能,它通过改变路由属性(包括可达性)来改变网络流量所经过的路径。

目的
路由协议在发布、接收和引入路由信息时,根据实际组网需求实施一些策略,以便对路由信息进行过滤和改变路由信息的属性,如:

控制路由的接收和发布

只发布和接收必要、合法的路由信息,以控制路由表的容量,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控制路由的引入

在一种路由协议在引入其它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信息丰富自己的路由信息时,只引入一部分满足条件的路由信息。

设置特定路由的属性

修改通过路由策略过滤的路由的属性,满足自身需要。

策略路由
定义
策略路由PBR(Policy-Based Routing)是一种依据用户制定的策略进行路由选择的机制。

目的
传统的路由转发原理是首先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然后进行报文转发。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能够在传统路由转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定义的策略进行报文转发和选路。策略路由使网络管理者不仅能够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而且能够根据报文的源地址、报文大小和链路质量等属性来制定策略路由,以改变数据包转发路径,满足用户需求。

实现原理
策略路由只对转发的报文起作用,对本地下发的报文(比如本地的Ping报文)不起作用。策略路由仅对IP类型的报文生效。

设备不支持基于策略路由的TRACERT,当设备收到一个TRACERT报文,如果设备上没有该TRACERT报文目的IP地址对应的路由表项,只有对应的策略路由,则设备丢弃该TRACERT报文。

策略路由通过在流行为中配置重定向实现,只对接口入方向的报文生效。缺省情况下,设备按照路由表的下一跳进行报文转发,如果配置了策略路由,则设备按照策略路由指定的下一跳进行转发。也可以配置设备对于匹配所定义策略的报文,优先选择路由表中明细路由中的下一跳/出接口转发;当路由表中明细路由失效后,才使用策略路由中配置的下一跳/出接口转发报文。只有当明细路由和策略路由下一跳都失效后,如果路由表中还有缺省路由,则报文将按照缺省路由继续转发。

在按照策略路由指定的下一跳进行报文转发时,如果设备上没有该下一跳IP地址对应的ARP表项,设备会触发ARP学习,如果学习不到下一跳IP地址对应的ARP表项,则报文按照路由表指定的下一跳进行转发。如果设备上有或者学习到了此ARP表项,则按照策略路由指定的下一跳IP地址进行报文转发。

策略路由和路由策略差异
策略路由与路由策略(Routing Policy)存在以下不同:
策略路由的操作对象是数据包,在路由表已经产生的情况下,不按照路由表进行转发,而是根据需要,依照某种策略改变数据包转发路径。

路由策略的操作对象是路由信息。路由策略主要实现了路由过滤和路由属性设置等功能,它通过改变路由属性(包括可达性)来改变网络流量所经过的路径。

intel 第11代CPU安装Windows10时找不到硬盘的解决方法

intel第11代处理器(Intel Tiger Lake),采用新的Intel Volume Management Device(VMD)技术,可以优化储存装置的数据处理效率与耗电量。搭载11代U的机器在安装windows10时会遇到找不到硬盘的情况。
如果主板BIOS界面中有VMD设置项,也可以在BIOS中将VMD功能关闭
没有的话,只能按照下面的方法安装.

当您安装Windows 10零售版/企业版本操作系统时,都需要在安装过程中加载IRST 驱动程序才能正常安装。
如果您的计算机是英特尔第11代处理器(Intel Tiger Lake),且遇到安装Windows 10的过程中无法找到驱动器(硬盘),可以参考以下步骤加载IRST驱动来解决问题。

点击下载 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IRST) 驱动程序,并将其复制到安装U盘,(压缩包,需要解压缩至U盘),在Windows10安装界面,点击加载驱动程序,选择解压缩的文件目录,按提示信息安装即可(Intel RST VMD Controller 9A08 (TGL))。

海康威视录像机常见错误提示信息解决方法

一、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该报错一般为添加摄像头密码错误导致:
进入“配置→通道管理→通道配置→IP通道”,选择报错“用户名或密码错误”的监控点,点击右边“操作”按钮。
输入摄像机正确激活密码,点击“添加”即可。
注:如不确定密码,可通过微信关注海康威视公众号,找回密码。

二、用户被锁定
该报错一般为重复用错密码添加摄像头导致:
首先进入录像机配置→通道管理→通道配置→IP通道,选择提示用户被锁定的IP通道,点击“删除”,删除该通道。
“将删除的摄像机断电重启一次“或者“进入配置→网络配置→基本配置界面,修改录像机的IPV4地址最后一位。
(如192.168.1.64改为192.168.1.100,注意请勿与局域网其他设备IP冲突)以解除摄像头锁定状态。
最后进入录像机配置→通道管理→通道配置→IP通道界面,在“已添加设备列表”栏:点击“添加”,输入摄像机IP地址、协议(默认海康威视)、管理端口(默认8000)、摄像机用户名(默认admin)、摄像机密码(摄像机的激活密码)后,点击“添加”。

三、网络不可达
该报错一般为网络连接异常导致:
进入配置—通道管理—通道配置—IP通道界面,选择报错“网络不可达”的通道,点击“删除”,然后点击“刷新”,在“在线设备列表”查看刷新情况:
如果对应摄像头的IP地址刷新不出来了,一般是因为摄像头的信号无法正常传输至录像机,建议优先检查摄像头供电、摄像头和交换机之间的线路问题。(只有能够稳定的搜索到摄像头IP,摄像头才能正常添加)
如果能刷新出摄像机,则需要检查刷新出来的摄像头的IP地址是否与录像机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我们可以进入配置—网络配置—基本配置界面确认录像机的IP地址:
若不在同一网段,则需修改摄像头的IP网段(即:IP地址的前3位)和录像机保持一致。(例如192.168.1.64改为192.168.1.X,且X不能为1)
方法:进入配置—通道管理—通道配置—IP通道—在线设备列表里找到已删除摄像机,选中摄像机,点击“编辑”,修改摄像机IP与录像机同网段,后再点“添加”输入摄像机信息即可。

四、IP通道异常
确认摄像机是否同时添加到多台录像机,如有请保证该摄像机只被这一台录像机添加。
检查摄像机IP是否与局域网其他设备IP冲突。可以在配置—通道管理—通道配置—IP通道,先删除提示“IP通道异常”的设备,再选中已删除的设备,点击“编辑”修改设备IP地址最后一位(或将摄像机断电重启),后重新添加。
若摄像机密码与录像机一致,则直接在“在线设备列表”,选中需要添加的监控点,点击“添加”即可。
若摄像机密码与录像机不一致,在“已添加设备列表”栏,点击“添加”,输入摄像机IP地址(或者列表选中需添加的摄像机)、协议(默认海康协议)、管理端口(默认8000)、用户名(默认admin)、摄像机密码(摄像机的激活密码)后,点击“添加”。
确认摄像机是否经过复杂网络,如光纤,网桥和多层交换网络等,可以将摄像机与录像机直连测试。
如上述都不成功,尝试局域网网页访问摄像机确认是否能登陆并看到图像。
如果网络通畅,协议支持,用户名密码都正确,还是提示IP通道异常,请提供摄像机及录像机型号,版本,序列号与海康售后联系

五、未认证的设备
该报错主要是协议填写错误导致:
首先确认摄像机是海康摄像机还是第三方摄像机;
进入“配置→通道管理→通道配置→IP通道”,选择报错“未认证的设备”的监控点,点击右边“编辑”按钮。
若是海康摄像机,将通道删除,重启摄像机,在“已添加设备列表”栏,点击“添加”,输入摄像机IP地址(或者列表选中需添加的摄像机)、协议(默认海康协议)、管理端口(默认8000)、用户名(默认admin)、摄像机密码(摄像机的激活密码)后,点击“添加”。若还是不行,提供摄像机录像机的型号版本反馈客户人员。
若是第三方摄像机,将通道删除,重启摄像机,在“已添加设备列表”栏,点击“添加”,输入摄像机IP地址(或者列表选中需添加的摄像机)、协议(ONVIF协议,且需要确保摄像机已经开启协议)、管理端口(默认8000)、用户名(默认admin)、摄像机密码(摄像机的激活密码)后,点击“添加”。

六、通道资源达到上限
录像机最大支持通道数量是有限的。
例如7808N-K1/C录像机,最多接入8个摄像机,若是超过8台,建议更换更多接入通道的录像机或是增加录像机。

新款Dell PowerEdge服务器风扇停转的原因

根据产品设计,PSU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关闭电源风扇。因此,您会观察到此时电源风扇是不转的,这是正常现象。
1、如果使用的电源设备电源为 15% 或更少,则电源设备风扇会关闭,以确保较低的噪声级别。服务器将继续正常工作,不会导致电源设备过热。
2、如果服务器使用的电源设备电源超过 15%,则电源设备风扇将开启,并以适当的转速旋转,以确保适当的工作温度。
3、当服务器开机或运行 ePSA 诊断程序时,电源设备风扇不会旋转。
4、在低额定功率情况下出现同样的症状时,PSU风扇不会旋转。

以Dell PowerEdge T40服务器为例:
T40 PSU LED 可帮助判断 PSU 功能状态。要验证电源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可以按电源设备上的内置自检 (BIST) 开关按钮。
如果您发现电源风扇转速为0而又不符合新功能定义的几种特殊情况下关闭电源风扇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对电源设备做检查。
1、关闭服务器。
2、断开电源线与电源设备的连接,并等待 15 秒钟。
3、15 秒钟后,将电源线重新连接至 PSU。
4、按 PSU BIST 按钮。
如果按 BIST 按钮时 LED 亮起并保持亮起状态,则表示电源装置正常工作。
如果 LED 未亮起,则表示 PSU 出现故障。
我们可以继续执行相应步骤来确定有故障的电源设备。
1、断开电源线与电源装置的连接。
2、断开内部 PSU 线缆与主板和每个内部设备的连接。
3、将电源线连接到 PSU。
4、按“PSU BIST”按钮。
如果按 BIST 按钮时 LED 亮起并保持亮起状态,则表示电源装置正常工作。
如果 LED 未亮起,则表示电源设备出现故障。

ICP备案号:晋ICP备18007549号-1